藝術類藏品
  收藏源起
  研究專文
  典藏資料庫查詢
 
字型 + 大 | - 小 | 還原

財團法人林迺翁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林清富

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秉持「近情鄉土、互愛文化」的精神立館,之前歷經十年籌備,匆匆開館已經十年。成立博物館是順益關係企業對台灣社會的回饋,也是企業對傳承本土文化的具體付出和期許;這樣的理念,亦即個人收藏台灣藝術品的初衷。

基於「取之社會、用之社會」的理念,個人將多年的繪畫收藏捐贈給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,希望能將這份台灣的文化資產給更多人分享。

個人開始收藏本土藝術家作品之時,台灣還不知有藝術市場,就畫壇而言,那是一個純真的時代,也是鄉土運動蓄勢待發的時代。因緣際會,個人有幸親逢多位領導台灣美術運動、開創風雲際會的傑出前輩畫家,並且能夠時時請益,情誼維持數十年不變。

經濟發展與藝術活動雖然擁有一定的關係,但個人擁有名貴的畫作,並不能證明其審美趣味或審美氣質更高一籌,我親近台灣本土藝術的著眼點,或是說深受其吸引的原因,在於作品本身所蘊藏的人情歲月,以及其中所反映的常民生活之美。這也是我收藏藝術品的最高原則,即使在台灣經濟起飛之後,藝術品的市場價值仍然不是我的考量,更沒有顧慮過個別藝術品增值與否的問題,因此,個人內心並不以收藏家自居,樂在忝為藝術愛好者之列。

對一個資深的藝術愛好者來說,除了比一般人更有機會深入堂奧欣賞藝術之美以外,最大的快樂,應是接觸到心儀的藝術家,亦即藝術創作的活水源頭,並且得以直接與之溝通交流。就台灣前輩畫家作品來說,由於個人的收藏經驗起步較早,因此幸運的有機會獲得多位前輩畫家親自接待,甚至在數十年後,還能相聚億往,印證台灣畫壇的一頁傳奇。例如,有台灣第一閨秀畫家之稱的陳進老師,在早年同意將深具代表性的傑作「洞房」、「北港朝天宮」割愛,對我而言是莫大的鼓勵,當時陳進老師已經名滿天下,然而畫壇還未沾染一絲商業氣息,因此,如此意義重大的收藏過程更像一場儀式。多年之後,台灣前輩畫家的作品已經變得炙手可熱,然而我的收藏原則如故,完全不以投資為考量,有次拜訪陳進老師,談到台灣藝術收藏文化的變異,陳進老師特別提起當年的割愛之舉,並且強調時間證明所託得人,讓我非常欣慰,其他諸如李梅樹、李石樵、楊三郎、等等先進之典故,往事立例如在眼前,懷念之情油然而生。

目前博物館所收藏的作品,除了出自台灣前輩畫家,還擴及輩份稍晚的資深畫家,乃至中堅輩畫家、青年畫家之作,創作年代跨越數十年,涵蓋各種特色,風格並不定於一尊,但都是透過各種手法表現台灣美好、豐富與親切的容顏,讓我們得以從中凝視這一片土地自然、純真及可愛的表情。這一份感動,希望能引起共鳴。

聯絡我們 | Copyright © Shung Ye Museum of Formosan Aborigines, 2007. All Rights Reserved. :: Created by iThink ::